唐山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二次全员会议发言摘登

  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要求落实落细国家发改委《支持唐山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总体方案》,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强化企业科学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探索“企业出题、科研机构答题”的新模式,推动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重大技术攻关任务或参与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

  二、强化金融保障。把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纳入政银企常态化对接机制,变“政银企”对接为“政金企”对接,为企业日常经营需求和科学技术创新需求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发挥政府政策、资金的引导作用,建好用好天使、创投、总部、IPO、并购基金,支持政企合作建立基金群,健全风险补偿基金池,重点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三、强化对外交流合作。鼓励企业主动融入全球科学技术创新网络,“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科学技术创新合作,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共享科技成果。实施“拿来主义”,通过借鉴提升,实现政策上的人有我优;实施改革创新,通过突破常规,实现措施上的人无我有。借助我市营商环境进入全国地级市前十名的有利契机,围绕外资企业需求,加强地方配套和要素支撑,扶助外资企业做优做强。

  落实全市“12345”总体工作布局,打造“赛事之城、圆梦之城”,践行“办赛、兴城、惠民、圆梦”理念,“赋能”城市发展新格局,助力高质量发展。建设“赛事之城、圆梦之城”体育应率先发力。建议:

  一、举办更多的体育比赛,让“赛事”更丰富。促进高端化与大众化赛事、品牌化与常态化赛事的协同开展,不断满足各层级、全龄人群的需求。一是国际知名赛事增量。二是职业赛事扩容。三是群众性赛事扩域。四是青少年赛事扩展。

  二、聚集更多参与者人气,让“兴城”更丰盛。以体育赛事聚集人气,吸引外来人口,凸显城市生机活力,展示“工业摇篮、碧海蓝天”的无穷魅力。一是场馆建设方兴未艾。二是体育文化丰富多彩。三是群体活动交相辉映。四是赛事宣传异彩纷呈。

  三、组织更多的全民健身活动,让“惠民”更丰满。 落实“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健全全民健身网络,高标准建成“10分钟健身圈”,全力打造居民“家门口”的运动空间。一是倡导“天天爱健身”的现代化生活方式。二是丰富“个个能健身”的多样化服务供给。三是培育“人人会健身”的高水平健康素养。

  四、吸引更多的业态投资唐山,让“圆梦”更丰饶。通过办赛聚集人气,汇集业态,终将使“圆梦之城”变为现实。一是借势借力谋发展。二是联动融合促发展。三是完善机制保发展。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当前,抢抓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政策机遇,将海洋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向海洋要效益,打造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是唐山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任务。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高位谋划顶层设计,夯实向海发展基础。高规格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海洋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组织架构,确保抓紧抓实抓到位。借鉴先进地区做法,强力推进涉海企业规模、体量、数量倍增。着力构建完善数字化港口生产运营体系和智慧港航数字生态圈,积极布局新一代前沿技术与港航物流业务的深度融合研发。

  二、高端培育优势集群,构建现代海洋体系。聚焦“四大储备基地”建设,打造能源资源产业集群;聚焦提升沿海钢铁产业竞争力,打造世界一流钢铁产业集群;聚焦拓展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打造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聚焦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海洋化工产业集群;聚焦“提质扩模带行业”行动,打造现代渔业产业集群。

  三、高效实施创新驱动,激活海洋经济动能。加快海洋产业技术创新,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提升海洋科研成果转化率。依托京津科研资源优势,与京津共建一批具有唐山特色的共享平台。加强海洋科技人才培养,积极引进一批关键技术人才,培养一批基础性成长型人才,打造优良的海洋人才成长环境。加速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习亲自为唐山擘画了“三个努力建成”的宏伟蓝图,其中之一就是“努力把唐山建成环渤海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基地”。近年来,我市新型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可喜进展,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亟需实现新突破,推动产业高端化、数智化、绿色化发展,全面加快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步伐,力争在2026年纪念唐山抗震50周年的关键节点,向中央和省委交出优异答卷。建议:

  一、在加快科学技术创新,打造自主可控、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加快优势制造业前沿技术研发应用,强化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融合推动产业变革。

  二、在集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赋能新型工业化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三、在推动钢铁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数智融合”发展上实现新突破。构建超高水平的“绿钢”工艺体系,加快布局钢铁高端产品链供应链。

  四、在构建港产城融合新格局,打造区域经济新高地上实现新突破。打造高端临港产业生态体系,提升港城发展水平,做大做强港口贸易物流,推动城市功能迭代升级。

  五、在完善要素供给,夯实新型工业化基础底板上实现新突破。强化土地、环境、数据、人才等资源配置,创新链式思维靶向实施金融政策,以强力招商培植集聚高端产业链供应链。

  唐山乡村旅游需要进一步明确思路、盘活资源、补齐短板、提升品质、扬优成势,在赋能乡村振兴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一、强化系统治理,优化布局,推动乡村旅游均衡发展。一是政府引导,统筹推进。建立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协同推进工作机制。二是挖掘优势,错位发展。北部长城山水区、中部农业平原区、南部沿海湿地区挖掘各自特色优势,打造不同的发展业态。三是激发热情,聚合动力。推动乡村旅游村、经营主体“百花争艳”;农家餐饮型、民俗风情型、休闲度假型、历史文化型等发展模式“百家争鸣”。

  二、做好项目谋划,盘活资源,凸显乡村旅游度假属性。一是培育“三个一批”。培育一批精品主题村、一批特色美食村、一批非遗文化传承村。二是打造“八个品牌”。打造具有唐山特色的“名镇、名村、名宿、名店、名品、名导、名菜、名赛”乡村旅游名牌系列。三是推出“三个度假计划”。聚焦周末微度假、带薪年休假、生活长度假,大力推广城市郊区、北部山区、南部滨海旅游目的地度假计划。

  三、推进品质建设,突出特色,全力打造乡村旅游品牌。一是提升服务质量。推动道路建设与旅游游憩、景观功能、生态保护等有机结合,提升服务水平。二是加强宣传推广。构建媒体矩阵,打造农民村晚、乡村运动会、乡村马拉松等“农字号名赛”。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在项目、资金、用地、人才等方面支持乡村旅游发展。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按照习关于“持续推进港口转型升级和资源整合,优化港口功能布局”的明确要求,我市推动沿海经济不断做大做强,但在高端技术、港口发展、品牌建设、人才培育等方面仍需补强。为推动沿海制造业提级加速,助力唐山高水平发展,建议如下:

  一、高端技术攀升蓄能。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实施智能提升工程,力争数字化车间、智能制造示范园区总量再创新高,做优精品钢铁、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化工、绿色建材等传统制造产业,培育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信息智能等新兴产业,全力打造“万亿级产业、千亿级企业”。

  二、港口发展加速聚能。加快向海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全市产业海陆统筹,促进海上风电、滨海制造等产业升级,构建联通渤海、华北的制造业中心。

  三、品牌建设深耕增能。持续推进“领跑者”及工业强企“1+1+N”行动,携手名校开展实验室共建共享,力争国家和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总量继续全省领先,加快核心专利技术转化,提升“唐山制造”知名度。

  四、人才引进驱动提能。用好“凤凰育英”政策,开通顶尖人才引进直通车,优先投入人才资金,优先保障人才发展。

  目前,RCEP区域在我市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进口额中占比均为40%左右,已成为我市重要贸易区域、对外投资目的地及外资来源地。同时,对接RCEP规则开放我市仍存在高端要素支持不够,承接RCEP产业转移能力有待加强;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对接RCEP开放能力较弱;对照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RCEP相关规则要求,营商环境有待优化等问题。由此提出建议如下:

  一、聚焦RCEP新增投资承诺,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制定针对RCEP国家的投资发展规划,提升招商引资效能;深挖特色优势,重塑价值链产业链。

  二、聚焦RCEP减税措施,实现货物贸易扩量提质。加大RCEP宣传,助力企业享受关税减让政策;支持优势产品出口,深挖与RCEP成员国合作潜力;提高进口规模,增加供给体系质量;壮大跨境电商,培育对外开放新生态。

  三、聚焦RCEP开放措施,促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围绕环保改进,助力环境服务贸易发展;紧握开放新政策,做大做强数字贸易;深入合作,拓展国际教育服务贸易。

  四、聚焦RCEP规则对接,建设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进制度创新,完善RCEP相关政策体系;提升服务能力,降低企业应用RCEP规则难度;强化风险评估,构建国别风险预警机制;助力企业增强合规意识,强化产业安全保障。

  唐山陶瓷有600多年的历史,多达上万种,截至2023年底,全市规上企业26家,实现营业收入42亿元,出货值20亿元,但生产经营状况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唐山国有瓷厂纷纷倒闭停产。二是由于入行门槛低,同质化竞争严重,难以做精做强。三是受到现有生产条件所限,器型设计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相比没有很大进步。为此,建议:

  一、制定陶瓷产业发展规划,深入挖掘唐山陶瓷历史,确立“陶瓷原点”,即“北方瓷都”发源地。借助国家发改委印发《支持唐山高水平发展总体方案》的有利契机,认真落实《振兴陶瓷产业行动方案(2022—2025年)》及《推进陶瓷产业振兴的若干政策措施》35条奖补激励措施,推动陶瓷产业发展。

  二、整合陶瓷产业特色资源,建设精品日用瓷生产园区,提供产品共享存放车间,招引外地知名特色陶瓷企业入驻。盘活唐山特有的陶瓷文旅资源,在修旧如旧的基础上开辟适合年轻人创业、消费的特色陶瓷小镇,形成陶瓷工业游览景区。

  三、强化地域品牌建设,形成唐山陶瓷自己的行业标识,以文创产品为突破口,实现“互联网+文创+陶瓷产业”跨界融合发展。

  四、规范陶瓷行业秩序,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监督机制,建立陶瓷行业的“唐山标准”。

  五、加强陶瓷产业人才教育培训,复建唐山陶瓷学院(校),考虑与景德镇陶瓷大学南北联合实现双赢的合作模式,把唐山打造成为陶瓷行业的高端技术人才聚集地、高级蓝领工匠聚集地、管理与营销精英的聚集地。

  当前,落实全市“12345”总体工作布局,加快打造“新工业、大港口、高科技”三大支柱,需全面践行“全部门、全员、全球、全时”招商,加快高端要素引入,加速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建议:

  一、围绕强“能力”,建立多元化提升机制。开展常态化招商培训。深入研究市域产业及链条。采取专业场景导入方式,模拟开展招商对接演练。开展跨区域互动交流,提升自身能力。

  二、围绕提“准力”,制定清单化锁定机制。围绕全市“4+4+N”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国内外的同类型企业、关联企业、上下游企业,制定双向6张清单。建立动态梳理机制,将项目推送匹配县区,开展精准对接招引。

  三、围绕聚“合力”,拓展社会化招商途径。搭建市县两级全球招商中心数据管理平台,释放全球招商中心作用。探索以国有企业形式成立产业招商公司、境外招商联络站点等方式,开辟更多委托借力路径。

  四、围绕添“活力”,探索创新化招商模式。建好用好天使、创投、总部、IPO、并购基金。围绕优势产业以及细化门类,谋划“行业衍生品”上下游招商场景。坚持“上游既资源、下游既市场”理念,打造优势产业生态,吸引客商来唐发展。

  五、围绕增“引力”,打造优质化营商环境。实施全流程跟踪服务。改造提升一批产业综合体、标准化厂房和楼宇,探索设置共享实验室、中试基地、研发中心、车间。谋划搭建数字化共享平台,建设展示会客厅,研究制定有限有效的政策,增加招商“引力”。

  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产业体系、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大力推进我市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降低交通领域碳排放量,需加快氢能重卡示范推广应用。对此建议如下:

  一、完善补贴政策体系建设。针对加氢站运营、氢能重卡经营成本较高等问题,明确补贴政策,细化补贴标准,以促进氢能重卡产业快速发展。

  二、推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允许现有加油站、加气站、充电站等合建站或多站合一,在原有经营手续基础上改扩建加氢站;优化建站审批流程。充分的利用我市工业副产气资源丰富优势,推进副产气制氢;利用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发展绿电制氢。探索更高压力的氢气长管拖车运输或液氢运输示范,逐步推进区域性氢气运输管网建设。

  三、促进氢能产业多元建设。支持我市有相关工作基础的企业及高校与国内外高水平科研院所合作,成立研发及成果转化团队,健全技术攻关机制,突破“制、储、运、用”各环节的技术瓶颈。借助现有高速路网,加速沿途高速公路加氢基础设施网络建设。